近半年來,網貸行業(yè)停業(yè)及問題平臺數量激增,P2P的聲名跌至深淵,那些曾經奮力吹捧過它的媒體和投資人,此刻成為最不留情的批判者。
隨著國家加強對P2P行業(yè)的監(jiān)管與規(guī)范,壞孩子無所遁形,開始爆雷、跑路。情況進一步演變,投資者信心降至冰點,大量資金撤出,借貸人開始大面積逾期,越來越多正在努力合規(guī)整改的好孩子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資金流動性遭遇打擊,提現兌付出現逾期。
這是誰也不愿意看見的現象,但卻是確實發(fā)生的真相。在這樣泥沙俱下謠言滿天飛的至暗時刻,身為投資者應該如何理智操作合理維權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作為行業(yè)的關注者,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危機中P2P平臺的不同處境,從其中尋找答案。
頭部平臺,撐字當頭
范例:京東金融
狀況:擠兌傳聞
自8月6日開始,很多人的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流傳著一張來自社交媒體“京東金融無法正常提現”的截圖,以及一篇標題為《搞事情!?京東金融遭遇擠兌危機》的網絡新聞稿 。根據截圖內容顯示,網友稱京東金融遭遇擠兌,目前無法提現。在京東金融的百度貼吧里,也迅速出現不少關于京東金融被擠兌的內容。后京東金融迅速回應,經多家媒體反復確認后證實為假新聞。
作為知名上市公司,以京東如此強的品牌背書和資金實力,都要受到小散投資者的質疑,由此可見當前P2P行業(yè)的風聲鶴唳。而從京東金融回應中提到的網絡文章可以看出來,造假手段非常專業(yè),只有黑公關才能做出這樣的黑文。不過,這只是一個導火索,虛假消息之所以能夠引發(fā)強烈關注,根本原因在于投資者恐慌心理大面積蔓延。
這場P2P風波,實質上是場以P2P為名的金融危機。即使對于類似京東金融這樣做足充分資金準備的平臺來說也驚險萬分。這場危機,并不僅僅會造成整個P2P網貸行業(yè)整體收入、流動資金逐漸下滑,而會危及以小微企業(yè)為核心的整體金融秩序。
為什么擠兌會造成P2P行業(yè)出現大面積逾期?筆者并不認為其中大多數逾期屬于惡意,雖然對于P2P平臺如今的狀況來說,只要借貸者逾期,對他們來說就是充滿惡意。
大面積逾期出現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坊間流傳的P2P行業(yè)不規(guī)范運營,為方便看官們理解,這里會需要提到在前幾年火爆中國的主旋律影片《人民的名義》中曾友情客串的一個金融名詞:過橋貸款。
在市場運作中,作為企業(yè)很少有普通人想象的那樣,以充足的資金建廠買設備,并留下足夠的錢購買原材料。用比較容易理解的情況來說明就是,我有廠房設備(其實連廠房和設備都有相當大比例資金為貸款構成)和工人,向金融機構貸款買原材料,生產成產品銷售后還款,這是一個完整的生產周期——小至小微企業(yè),大至頂級上市公司資金流轉模式均是如此。
由于企業(yè)運作的連續(xù)性,銷售收入很快又會轉化為繼續(xù)生產的資金以賺取利潤,沒有企業(yè)會在賬面留存大量閑置現金,所以不提前做準備縮小經營投入以預留現金,在舊貸款到期而新貸款還未到賬的情況下,企業(yè)經常需要一筆資金過渡,這就是過橋貸款。但現在P2P擠兌風潮下,沒有的不是橋,而是那名為新貸款的岸。
隨著投資人的大面積撤資,特別是對于抗風險能力較低的小微企業(yè)來說,原貸款金融機構(以P2P平臺為主)貸不出錢,新貸款岸的消失就等于突然遭遇撤資,企業(yè)運營循環(huán)鏈被打斷——這種情況下,逾期還款和破產必然出現,破產意味著更糟糕的壞賬。
這場危機,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你看到的那些已經出現問題的平臺,風波蔓延下去,隨著投資人大量資金撤出,小微企業(yè)倒閉潮襲來,連頭部平臺也無法幸免。在危機應對中國家反復強調為P2P平臺注入流動性,也并不僅僅是因為維護與穩(wěn)定P2P行業(yè)而已。
所以,當下你所有看到的表現優(yōu)秀的優(yōu)質P2P平臺,無非是在撤資風波下準備充分并且硬撐而已。撐過這波信任危機,就是一條好漢。但若投資者仍堅持大面積撤資,連頭部平臺也必然無計可施。當然,國家不會放任這種現象出現,所以,作為投資者你不妨給這些當下還堅挺的平臺多一些信任和信心,因為只要每一個你不恐慌不撤資不輕信謠言,惡性循環(huán)鏈就會在你這里終止,他們必然也對得起你的信任。
實力平臺,措不及防
范例:多點金服
狀況:延期公告,活期10個月平均兌付,定投到期后24個月兌付本金
范例:錢包金融
狀況:展期公告,活期9月10日后開啟T+5兌付,定投18個月定額本息
客觀來講,這兩家平臺出現問題,是值得筆者詫異一下的。因為多點主營領域是汽車金融,錢包金融則是以商戶貸、車輛抵押貸等為主,都擁有極為優(yōu)質的底部資產,與最易出現問題的現金貸關系不大。但細數出現問題的時間,筆者豁然明了。
對于P2P平臺基本上筆者認為,5月之前出事的,是遲早都會出問題的;6-7月出事,是多少都有點問題的。至于扛過了6-7月才出問題的,基本上是過于樂觀應對不及的。因為監(jiān)管加強之后經歷過4-5月,有問題的平臺該跑該爆的都在6-7月集中行動了,不會有誰遲鈍觀望到8月份才反應過來。而這過后出問題的,大抵是自持沒問題,壓根沒有預料到這一波信任危機造成的擠兌潮,自然造成了現金流緊張?zhí)岈F困難——過分樂觀惹的禍。如上節(jié)所言,做企業(yè)的誰都不會留大量現金在賬上發(fā)霉,所以沒有準備意味著沒法兒應對。
這里需要提到的是可以算京東系的錢包金融,由前京東金融副總裁趙國棟一手創(chuàng)立。提現困難出現之后老趙第一時間發(fā)布視頻解釋,緊急變更親自出任平臺法人代表,轉讓股份為平臺支付兜底,上交個人護照由第三方保管,并出具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展期18個月定額本息的償還方式連償付階段的利息都充分考慮到了,可謂是誠意十足,然而這種誠意仍然無法打消部分投資人的疑慮。
其實在筆者看來,部分錢包金融的投資人真的是想岔了。法人代表變更并不是股份變更,只是為你加一層保障。筆者注意到了另外一些事實,趙國棟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互聯網小貸牌照、地方AMC牌照、商業(yè)保理牌照、融資租賃牌照……在監(jiān)管日趨嚴厲的金融領域,牌照意味著什么?牌照就意味著市場的準入資格,如果不明白您可以類比4G運營牌照之于三大移動運營商。通過參股、控股等手段持有的這些牌照之于錢包,就如同會下金蛋的母雞。
加上戰(zhàn)略入股的長治銀行等一系列優(yōu)質資產,你幾乎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個金融科技帝國的雛形??梢哉f,錢包金服完全擁有為自己兜底的能力。只是正如以上反復強調的,企業(yè)不可能賬面上留存充足等發(fā)霉的現金,這些趙國棟寧愿出售個人股份也不考慮變現的優(yōu)質資產其實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轉化為現金。而在這種情況下傳趙國棟要跑路無疑是恐慌情緒導演的最具黑色幽默的鬧劇了,可以做一個或許并不恰當的比喻:一個開著定制版勞斯萊斯的富豪吃了一碗陽春面,發(fā)現兜里沒現金的時候丟下車落荒而逃——趙國棟不是賈躍亭,這些他無法帶走無法短期變現的優(yōu)質資產,就是那輛勞斯萊斯。據聞除出售個人股份外,錢包金融已低價轉讓數億優(yōu)良債權資產于廣東粵科等籌措資金完成兌付,在這種時候債權變現,被壓低的折扣會相當驚人??陀^來講當下給出的展期方案,應該算是平臺變現融資能力范圍內最具誠意的方案了,即使監(jiān)管入局在考慮國家鼓勵為P2P平臺注入流動性的前提下也很難爭取更優(yōu)。
投資本身就是以本金與時間換金錢的游戲,在其所具備的風險中逾期風險可謂是最可以接受的一種。對于這部分平臺的投資者而言,筆者個人建議,與其因恐慌而不理智的跟風造成更大的亂局,不如給予他們進一步的信任,他們沒有任何理由會去辜負你的信任。而只有平臺繼續(xù)存在,才有可能贏得注資,才可能在運營狀況好轉的情況下縮短展期提前兌付,這種事兒不用投資者逼迫,現金流允許的情況下平臺會自己搶著辦以恢復聲譽。
清盤平臺,雞毛一地
范例:小微金融
狀況:債權重組轉讓,三年兌付,一周年20%,二周年30%,三周年50%
范例:華融道
狀況:清盤結算,萬元內三月償清,萬元上年內清償本金8-20%,后續(xù)根據催收情況而定
不只是投資者會喪失信心,平臺也會。良性清盤、債權重組等等都屬于平臺信心崩潰的結果——我玩兒不起,不玩兒了。
小微金融可能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7月初出現提現問題之后,據悉經出借人與運營方代表充分溝通,小微金融曾在7月13日發(fā)布一個本金每月到賬10%,10月償清的方案公告。筆者不是投資人,也并未參與雙方協商,不知道在協商現場發(fā)生過什么,但筆者相信投資者代表們必然是經過充分的爭取才贏得了他們相對滿意的10月本金展期方案。但根據筆者揣測,情況的發(fā)展讓運營者和資方完全喪失了兌現10個月償清的承諾并繼續(xù)運營的信心,也即運營下去他們看不見利益看不見希望看不見情況好轉后的前景光明。所以他們在7月30日公布債權重組轉讓的決定也能理解,你不可能期待資產運作者心中充滿武俠世界的俠義精神,如果你不給他們留活路留希望他們必然不會浪費時間,會基于利益做出切割找有希望的方向去。
P2P國十條第三條說,要多措并舉緩釋風險,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擠兌風波,P2P平臺可以通過兼并重組、資產變現、與金融機構合作等多種市場化手段緩釋流動性風險。債權重組轉讓,正是國家所鼓勵的緩釋風險舉措之一。許多投資者一遇展期就期待的監(jiān)管入場,而監(jiān)管入場后的處理措施無非如此。一旦進入法律與法規(guī)的層面,考慮的會是資產什么時候能變現,你就什么時候拿到錢。不會有注資,不會有好轉,有的只可能是債權全部催收清算完畢后再以連帶責任追究相關責任人和處理兜底資產,可想而知這一連串操作的曠日持久。
國家會盡力幫你拿回投資本金,卻不會保證你更快拿回本金。歇斯底里的情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恒基通匯會接手債權并成為還款主體,就意味著債權真實存在,并不存在投資者們釋放想象力后發(fā)生的各種傳奇騙局。這種局面是最壞的結果,無論是對資方運營方,還是投資者。所以筆者建議投資者及投資者代表們遇到平臺展期時,與資方協商展期方案時盡量多在展期補償方面加以爭取。至于展期時間,對于大多數出現展期的平臺是能緩過來的生死線,逼得太緊很容易導致平臺資金鏈條沒有辦法運轉起來,反正金融領域至關重要的信用已經被不可抗力大環(huán)境造成的展期傷害,這么累的勉強維持下去也只是能還錢而已,*脆不玩兒了。
而在理智維護自己利益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泄憤式操作——你不滿足我的要求是不是?那好,我盡我能想到的一切方式來報復你甚至你背后的資方,這其中造謠、抹黑、唱衰、聚眾沖擊辦公現場等損人不利己的脅迫方式是最常見的手段。且不論國十條中對于此類行為特別提出的嚴管指示,國家整治非理性維權的決心不會因為你的情緒而變化,這種情緒化的操作在真正理智的投資人看來也是極為幼稚的——如若背后的資方不勝其煩決意放棄,就算平臺信心并未崩潰,也未必不會走到清盤乃至債權重組那一步,你只能將你自己的目標推得更遠。
華融道是另一個例子,鬧到這一步,你只能等待遙遙無期的催收結束才能拿回自己全部的本金,中間不會有任何希望和改善。固然公告中聲稱良性清盤將保留催收客服等部門,但作為投資人也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個已經宣告結束運營的機構中做最后的掃尾工作,做完就可能失業(yè)的情況下,你能拿出怎樣的工作狀態(tài),又會以怎樣的心態(tài)服務投資人?會不會比在一個持續(xù)運營有明天的機構與平臺中工作更努力態(tài)度更負責?
展期并不可怕,投資有風險,而逾期風險是其中最可以接受的一種。這個國家仍然值得我們相信,錢并不是一定要握在手中才能安心。度過初期的措不及防,國家專門出臺整治相關問題的國十條之后跑路、爆雷、甩鍋等我們最怕的現象出現的幾率正在無限縮小,沒有必要太過恐慌。
當然,我們并不是要投資人放松警惕掉以輕心,合理的監(jiān)督訴求是必要且必須的,提前了解相關報警申訴途徑發(fā)現有不對的跡象立即行動也是必須的。只是聽風就是雨的隨意起哄式申訴報警只會起到反作用,狼來了的故事你從小就知道。
我們仍然需要強調在5月及之前的警示后,心里有鬼有問題的早已經在6-7月該爆爆該跑跑了,那是P2P數年野蠻生長迎來系統性規(guī)范后問題的集中爆發(fā)期,不會有人遲鈍到8月才行動。也所以,我們不能說維持到8月的平臺都沒有問題,但至少這些平臺基本上不會有太嚴重的問題。而大家也可以看見,危機已經漸漸進入尾期,出現逾期展期問題的平臺數量正在逐漸減少,只要恐慌情緒不繼續(xù)蔓延,這場危機我們已經無限接近于撐了過去。
不是筆者在為P2P平臺站臺,筆者也知道身處恐慌中的投資者們很難保持絕對理性,以上內容僅為筆者從另一個角度出發(fā)的分析,不求為您信服,僅供投資者們參考。P2P平臺作為國家金融秩序中毛細血管的作用已經得到國家的承認與重視,而這場因恐慌而起的P2P金融危機,其實唯有您的信心與信任,才能被治愈。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