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阿里方面已經通過旗下口碑,完成了對智慧餐飲服務商"美味不用等"的全資收購。
根據天眼查App顯示,2016年8月份,美團戰(zhàn)略投資部曾經參與美味不等的一輪股權融資,然而在2017年1月份,阿里親自參其C+輪融資,緊接著2018年5月份,口碑與攜程完成了對美味不用的D輪融資,直到今年初,阿里才將其徹底納入麾下。
此次并購,似乎也意味著阿里與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競爭,進一步升級至B端,同時也意味著在餐飲SaaS賽道,一場激烈的巨頭競爭可能在所難免。
本地生活巨頭博弈,餐飲SaaS或成關鍵戰(zhàn)略縱深
在餐飲SaaS領域,巨頭們之間的布局很早就已經開始。
除了阿里多輪參與餐飲SaaS服務商融資之外,2018年3月份,美團也曾領投餐飲服務商奧琦瑋C輪融資。隨后,后者收購餐飲服務商天子星。同年5月份,美團又收購屏芯科技,在餐飲SaaS領域持續(xù)加碼投入。
如果說,餐飲SaaS領域上半場的競爭是"代理人戰(zhàn)爭"那么,下半場就是巨頭親自下場的"貼身肉搏"。
去年2月24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宣布全資收購餐飲SaaS服務商客如云。作為餐飲SaaS賽道的頭部玩家,客如云在2015年底就在新三板掛牌,但根據其財寶數據,在2016.2017兩個財年,客如云一直都處于虧損狀態(tài)。
有分析認為,餐飲SaaS賽道盈利難一直以來都是常態(tài),一方面在于餐飲行業(yè)CR4值底,長尾商家數量多但是普遍缺乏付費意愿,另一方面,獨立于本地生活平臺的SaaS玩家缺乏流量、運營等直接為B端商家?guī)碓鲩L的能力,也造成續(xù)費率普遍不高,即便廠商低價獲客也很難留存。
拿客如云來說,銷量最好的產品紅云定價一直不高,雖然能夠在低端長尾市場有一定的市占率,但難以支撐起盈利模型。
實際上,疫情之下餐飲SaaS企業(yè)難以持續(xù)造血,另一方面隨著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競爭烈度升級,而餐飲SaaS也逐漸成為本地生活服務巨頭競爭的關鍵戰(zhàn)略縱深,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巨頭對餐飲SaaS賽道玩家的全資并購多發(fā)生在2020年。
在互聯網江湖(VIPIT1)看來,本地生活領域的競爭向餐飲SaaS領域蔓延與電商平臺做物流基礎設施的底層邏輯別無二致。
第一階段需要建立流量生態(tài),第二階段需要優(yōu)質品牌入駐,最后拼的則是物流電商基礎設施實力。
實際上,平臺經濟體的衍化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從一維到三維的演化,從單點的流量入口,到立體化的能力賦能,不斷做深壁壘,進一步拓展自身業(yè)務的戰(zhàn)略縱深。
本地生活競爭的第一階段是流量戰(zhàn),目的在于搶占流量入口。 形成各自的流量生態(tài)壁壘,比如早年間阿里、美團在共享單車等領域的爭奪,本質上是在爭奪流量入口。
第二階段是供給戰(zhàn),目的在于對于優(yōu)質商家爭奪。 比如在流量等資源上對優(yōu)質商家給予傾斜,好的一面是鞏固了平臺的供給端優(yōu)勢,壞的一面則是平臺生態(tài)內部的馬太效應愈來愈強,新商家機會越來越少。
第三階段則是供應效率的爭奪, 即通過餐飲基礎設施服務的完善,形成對商家全方位賦能能力,目的在于提升整個本地生活服務生態(tài)的流量變現效率。
本地生活服務生態(tài)的流量變現效率取決兩點,一個是流量,另一個是供給,流量效率上主要是各個業(yè)務直接的流量協同,而供給端,則是商家獲客留存的效率,因此,餐飲SaaS是阿里、美團都必須拿下的一個關鍵商業(yè)節(jié)點。
在存量時代,本地生活的競爭是一場持久戰(zhàn),當下取得的優(yōu)勢或許沒那么重要,而是要看誰的縱深更深,壁壘更強。
本地生活領域的競爭向餐飲SaaS領域深入,繞不開騰訊的私域流量生態(tài),但騰訊并不直接參與本地生活領域的競爭,而微信私域流量生態(tài)孵化出的SaaS企業(yè),比如微盟有贊等,也在不斷向餐飲SaaS賽道延伸。
去年2月份,微盟宣布收購雅座,微盟方面表示將依托微信的私域流量,與中心化的流量平臺形成差異化。有贊方面,在不斷發(fā)力智慧餐飲領域。
相比阿里、美團等中心化平臺,依托去中心化的私域流量以及自身在SaaS行業(yè)多年的經驗積累,微盟、有贊也有望在本地生活巨頭入場之后,開辟出一個全新的餐飲SaaS增長領域。
從管理工具到增長工具,如何解決餐飲SaaS的復購難題?
餐飲SaaS的市場是分層的,阿里的優(yōu)勢可能更多地在與中高端市場(連鎖餐飲),企業(yè)SaaS應用的訴求更偏向于滿足增長訴求,付費意愿也普遍較強。
美團的優(yōu)勢可能在與低端長尾市場占有率相對較高,在SaaS的應用上偏向于運營管理。雖然付費意愿可能會相對較弱,但做起來相對比較容易,而且對于美團而言,做SaaS更多地在于與本地生活業(yè)務的協同。
微盟、有贊則可能作為第三方的SaaS服務商,為B端商家做營銷、運營上的技術賦能,相比前兩者,需要更多的付費用戶,由于在SaaS領域多年的積累,在技術上也有很強的競爭力,再加上微信私域流量價值,也有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
互聯網江湖(VIPIT1)認為,做餐飲SaaS,關鍵在于管理工具與增長工具的定位,即,滿足可用性之后,SaaS工具能不能真正為B端商家?guī)碓鲩L,而這一點這決定了后面的續(xù)費率究竟有多高。
在SaaS產品定位上,做管理型的餐飲SaaS是比較容易做的,因為在具體的SaaS產品上,無非是實現排隊點餐、會員管理、收款等等功能。而增長型的SaaS不僅要覆蓋單店的日常經營管理,也要深入至供應鏈端,通過供應端的流程管理、生產管理的數據反饋,來幫助餐飲企業(yè)實現增長。
也就是說,只有真正地通過SaaS產品解決餐飲行業(yè)的諸多痛點,才有可能提升有效提升復購率,最終實現SaaS業(yè)務的可持續(xù)增長。 要實現這一點,以下幾個方面可能頗為重要。
1、 做餐飲SaaS 關鍵在于多樣化與標準化的平衡
實際上,做餐飲行業(yè)的增長型SaaS是很難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華餐飲文化博大精深,各地區(qū)飲食習慣差異較大,在產業(yè)化的過程中,必須解決需求的多樣化倒逼供給端的多樣化的問題。
因此,做SaaS的一個關鍵的點 是要去非標的餐飲行業(yè)中,找到容易做成標準化的部分,再形成一個可以復制的范式,達成需求多樣化與供給標準化之間的平衡。
2、 用做產業(yè)SaaS的思維做餐飲SaaS
同樣都是SaaS產業(yè)SaaS與餐飲SaaS之間雖然有千差萬別,但一些基本的商業(yè)邏輯是相同的。SaaS的本質不僅僅是軟件產品,本質上也是"增長服務",用戶也最終是為了效果付費而不是為產品付費。
這就需要要用產業(yè)SaaS的思維去做餐飲SaaS,產品的成熟度,穩(wěn)定性以及與實際業(yè)務的契合程度,都是影響最終付費意愿的關鍵。
3、規(guī)?;髽I(yè)做增長服務,B端小商家做管理工具
對于一定規(guī)模的餐飲企業(yè)來說,餐飲SaaS的應用訴求主要是運營管理上的提效以及線上增長空間的挖掘。也就是說,餐飲SaaS不僅僅是私域流量的管理工具,也是增長工具,為優(yōu)化單店增長,提供決策基礎。
對于B端小商家來說,SaaS應用目的首先在于線上流量獲取,比如疫情期間中小商家對餐飲SaaS需求暴增,本質上是對線上流量的需求。其次在與收銀、記賬等基礎日常管理。也就是說,B端中小商家用SaaS主要在于獲得線上運營的能力,至于增長方面,反而更加依賴平臺流量。
巨頭入場之后,餐飲SaaS行業(yè)整治迎來一場"大變局",相比其他玩家,阿里、美團有著多年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經驗和積累。下個階段,阿里、美團本地生活業(yè)務與SaaS業(yè)務直接的協同效應也會逐漸顯現,這一點可能是其他餐飲SaaS賽道中其他玩家渴望而不可求的。
餐飲SaaS的終局,信息與數據的價值才是真正的"主場"
三谷宏治在《商業(yè)模式全史》中說:"在B2B的行業(yè)里,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和數據,這兩者的話語權往往掌握在供應鏈企業(yè)手中"。
在餐飲行業(yè),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業(yè)實際上餐飲行是可以實現數據驅動增長的,只不過餐飲行業(yè)的數據是相對割裂的:平臺掌握著用戶行為習慣數據,B端商家則掌握實際的運營數據,而由于供應鏈的高度分散,餐飲供應端的數據一致以來都是高度碎片化的。
在互聯網江湖(VIPIT1)看來,餐飲行業(yè)的數字化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流量、效率的升級,同時也是一場餐飲行業(yè)數據價值的再分配。
餐飲SaaS之所對巨頭來說是"必爭之地",在于餐飲SaaS的本質是鏈接,一方面是流量與服務的鏈接,是餐飲與用戶關系的運營樞紐,另一方面則是數據層面的鏈接。
互聯網的本質是信息渠道,鏈接的是現實層面的供需關系(流量與服務)。而SaaS則是平臺用戶行為數據與供給端運營、供應鏈數據的鏈接。
實際上,除了自有的平臺數據,一直以來,在流量與服務之外,阿里與美團商家供應鏈層面也在不斷布局。
比如,美團2016年上線商家進貨平臺快驢,18年10月,又將快驢事業(yè)部的提高到集團層面,訂單范圍已達到了21省,38個城市。再比如阿里方面,餓了么推出有菜,不斷做深服務,在餐飲供應鏈端也不斷深入。
這樣的布局與深入帶來的收益不只是業(yè)務上的協同,潛在的還有數據上的搜集與整合。
實際上,餐飲SaaS是串起整個本地生活領域C端消費、B端供應以及整個餐飲行業(yè)供應鏈端數字化的關鍵節(jié)點,這個節(jié)點打通后,餐飲行業(yè)也可能會進一步形成數據上的生態(tài)閉環(huán)。
比如說,通過數據的分析,餐飲企業(yè)從前端業(yè)務到中臺運營再到后端采購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到顆粒度化,從而實現餐飲企業(yè)運營管理的精細化增長。
就目前來看,阿里、美團等平臺玩家擁有國內消費互聯網頂級的C端流量,這是優(yōu)勢。
挑戰(zhàn)在于,如何深入餐飲行業(yè)的整個產業(yè)鏈條,用SaaS產品,構建起全產業(yè)鏈路的數據搜集、整合,真正實現餐飲行業(yè)的數字生產效率,進而完成本地生活服務從流量變現到"數據變現"的深層次變革。
或許,對于阿里、美團來說,收購餐飲SaaS企業(yè)只是第一步,未來對餐飲供應段的深入,可能更值得人們去關注。
結語:
從整個互聯網的發(fā)展軌跡來看,增量時代是流量經濟,而存量時代則是數據經濟。
餐飲行業(yè)是個萬億規(guī)模的市場,自然也有進一步數據化的價值。而巨頭之間在餐飲SaaS領域的爭奪,或許只是一首序曲,未來究竟如何,我們且行且看。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