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移動互聯(lián) >  正文

100萬被賤賣的長城寬帶,它的失敗一開始就已注定

 2020-09-09 15:51  來源: 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yōu)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長城寬帶是一個對多數(shù)用戶而言都已相當遙遠的名字,尤其是在三大運營商已經占據(jù)寬帶主導位置的現(xiàn)在,更是很難被人記起。而在近日,這個曾經的中國最大的民營寬帶運營商被它的母公司“鵬博士”宣布以100萬元的價格賤賣。

而且這個100萬元還不單只是轉讓長城寬帶的價格,而是轉讓長城寬帶網絡服務有限公司、河南省聚信網絡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沈陽鵬博士網絡服務有限公司、浙江鵬博士網絡服務有限公司,轉讓價格合計100萬元。

這么一看,長城寬帶就更不值錢了。 曾幾何時,長城寬帶的“勢力范圍”遍布全國,截至2018年底,擁有長城寬帶的家庭用戶超過1400萬,企業(yè)用戶達到50萬。作為一家民營企業(yè),這樣的數(shù)據(jù)已經相當不錯了。不過要是和三大運營商相比就沒什么優(yōu)勢了,截至去年年底,三大運營商的寬帶用戶總數(shù)高達4.49億。

在用戶數(shù)量方面比不過三大運營商可以理解,畢竟長城寬帶只是一家民營企業(yè)。而且長城寬帶是二級寬帶,沒辦法搭建骨干網線,只能租用三大運營商的帶寬去搭建大型局域網,再轉手賣給用戶,相當于“二道販子”。

要說“二道販子”有什么優(yōu)勢,那就是手里的商品比別家的價格都低。作為民營企業(yè),想和三大運營商競爭,要么就是有質量過硬的產品,要么就是有非常貼心的服務。

但長城寬帶最突出的特點是“便宜”。

在用戶規(guī)模龐大、市場增量空間廣闊的那幾年,長城寬帶確實靠低價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當時網費普遍還很貴,用戶對網速要求不高。筆者記得那幾年大學校園里都用移動的CMCC,特別便宜,但是卡頓斷網也是家常便飯,然而即使如此,大家也都用得不亦樂乎,只要價格足夠低又能上網就可以了。

比起CMCC,長城寬帶的效果還要好一些。于是在2013年~2017年,長城寬帶趁勢用低價占領市場,100M的寬帶,長城寬帶一年只需668元,還額外送一個月,而移動則要1280元。那幾年長城寬帶給鵬博士貢獻了上百億元的營收額,利潤接近10億元。

長城寬帶的好日子一直持續(xù)到2018年國家宣布全面提速降費。一時間整個寬帶市場都進入了“白菜價”時代,這意味著長城寬帶唯一的優(yōu)勢喪失,隨之暴露的就是長城寬帶從前被低價掩蓋了的種種缺點。

在擁有了千萬級的用戶數(shù)之后,長城寬帶的質量和服務江河日下,隨意上網搜索都能看到許多關于長城寬帶的負面消息,大致就是網絡速度虛高,100M的寬帶實際只有幾十KB的網速,然后是服務差,投訴無門,維修找不到人,斷網一斷就是十天半個月。

這種質量和服務體驗自然不會收獲好口碑,另一邊三大運營商比賽似的往下降價。既然長城寬帶連低價的優(yōu)勢都不占了,用戶自然也沒必要死守,紛紛投入三大運營商的懷抱。

于是長城寬帶在2018年從上一年盈利1.61億元變成虧損1.86億元,接下去就是迅速“下滑”。長城寬帶方面表示“不再投資新城市”,想著能守住一畝三分地就可以,然而這點資本也很快失去,2019年年底,長城寬帶公司總資產44億元,負債68億元,截止2020年6月底,長城寬帶負債率超過97%,可以說是“全面垮塌”。

沒核心技術體驗又差,長城寬帶風光的那幾年其實也不過是靠低價制造出來的虛假繁榮。 一旦時代變化,長城寬帶就跟不上節(jié)奏了?,F(xiàn)在的用戶對網速要求很高,畢竟進入了5G時代、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和物聯(lián)網時代,萬物皆可入網,網速質量無法保證的話,以后可能連正常生活都成問題。

所以長城寬帶什么優(yōu)勢都沒有,只靠低價吸引用戶的那一套早就過時了,或者說長城寬帶走到今天,其結局在某種程度上是早就注定好了的。不論曾經多么風光,不去積極改變,固守舊式業(yè)務邏輯,那么遲早都要被淘汰,所以長城寬帶淪落到被賤賣的地步也沒什么稀奇的。文/東方亦落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標簽
移動寬帶
寬帶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