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很少有人知道此句話還有后半句——“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前半句更像是理想主義者,而后半句才更貼切我們的現實生活:在社交領域堅持13年之久的人人網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在通訊領域叱咤風云多年的小靈通也沒有熬出頭;此外還有小霸王、騰訊微博、網易博客......
近日,Windows Central報道稱,微軟一高管在國外某博客上發(fā)文稱,微軟正打算放棄當前主推的Edge瀏覽器,并重新打造一款基于谷歌 Chromium 引擎的新型網絡瀏覽器,內部代號Anaheim。此消息一出變引起了科技界的廣泛討論,對此絕對大家也是褒貶不一。但有一點疑問大家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造成微軟“忍痛割愛”的原因為何。
Edge瀏覽器:奏響失去市場的“多重奏”
Edge瀏覽器誕生于2015年的Windows 10上,是微軟為了應對IE瀏覽器在瀏覽器市場中長期處于不利局面而推出的,官方宣稱比谷歌瀏覽器更強、更快。但是Edge瀏覽器發(fā)展至被微軟放棄前夕,也還是沒有擔起復興微軟瀏覽器業(yè)務的重任。
NetMarketShare發(fā)布的2018年5月全球瀏覽器市場份額報告顯示,Edge瀏覽器僅以4.15%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四名的位置,不僅遠遠低于競爭對手谷歌瀏覽器的市場份額,而且還低于自家前輩I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造成Edge瀏覽器市場份額一直不大的原因有三。
一是更新速度較慢。微軟旗下的瀏覽器更新速度都不快,后來的Edge瀏覽器,雖然更新速度有所提升,但仍然不快,更新周期幾乎在1個月以上。主要原因在于,Edge瀏覽器與Windows系統(tǒng)相綁定,更新系統(tǒng)是瀏覽器升級的唯一途徑。一般來說,系統(tǒng)的更新速度是遠遠慢于瀏覽器等應用更新速度的,因此更新速度較慢。
二是用戶體驗欠佳。由于Edge瀏覽器的內核為微軟全新開發(fā)的MSHTML,與谷歌瀏覽器、火狐瀏覽器等市面上的主流瀏覽器內核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兼容問題,這對開發(fā)者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也正是因為Edge瀏覽器存在兼容問題,才導致為其開發(fā)軟件的開發(fā)者越來越少,最終Edge瀏覽器可拓展程序較少。兼容問題不僅影響開發(fā)者的使用體驗,而且影響普通用戶的使用體驗。
三是Edge瀏覽器的性能還有待提升?,F如今,瀏覽器在電腦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的時代,用戶對瀏覽器的性能成為選擇的重要因素。評比手機、電腦等數碼設備性能的最直觀方法就是跑分,測評瀏覽器的性能也可用此方法。
在現代模式下的Speedometer 2.0基準測試環(huán)境中測試瀏覽器渲染速度,同樣是在Windows 10系統(tǒng)上,Edge瀏覽器較谷歌瀏覽器和歐朋瀏覽器速度約慢35%,比Firefox約慢22%。而在純性能測試中,同樣是播放2K視頻,Edge瀏覽器雖然較歐朋瀏覽器與一些國產瀏覽器運行要更加流暢,但是幀率波動還是高于谷歌瀏覽器與火狐瀏覽器。
從以上可以看出,Edge瀏覽器市場表現不佳主要是自身原因,即更新速度、用戶體驗與性能表現不理想所致。此外,用戶多年來的形成了使用系統(tǒng)自帶瀏覽器下載第三方瀏覽器的習慣,也是造成Edge瀏覽器市場份額不高的重要原因。
谷歌瀏覽器內核:微軟不太完美的“救命稻草”
谷歌瀏覽器是當前市場份額最大的瀏覽器,約占據了市場份額61%,微軟此次放棄Edge瀏覽器自主內核,使用谷歌瀏覽器內核重新打造瀏覽器的事件,也引發(fā)外界對谷歌瀏覽器是否會加劇對市場的壟斷思考。其實,微軟選擇谷歌瀏覽器內核主要看上了谷歌瀏覽器的幾點獨特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也正是引發(fā)人們對谷歌瀏覽器可能壟斷瀏覽器市場擔憂的來源。
一是用戶體驗較好。影響用戶對瀏覽器的使用體驗的主要因素無非兼容性、功能性與UI設計三點,前面提到Edge瀏覽器的兼容性較差、功能性不強,而谷歌瀏覽器的兼容性與功能性就目前來說在瀏覽器領域綜合也是數一數二的。
谷歌瀏覽器使用的內核為webkit與blink,這兩個內核是當前大多數瀏覽器都在使用的瀏覽器內核,例如國外的歐朋瀏覽器,國產瀏覽器中的360瀏覽器、QQ瀏覽器等,它們約占據了瀏覽器70%左右的市場份額,因此瀏覽器兼容性問題并不尖銳。
谷歌瀏覽器也是較早支持可拓展插件的瀏覽器,再加上使用谷歌瀏覽器的用戶較多,開發(fā)者也更愿意為其開發(fā)插件,因此谷歌瀏覽器的功能性較為強悍。并且,谷歌瀏覽器的UI較為清爽簡潔,采用符合現代審美的扁平化設計,能夠為其用戶體驗錦上添花。
二是谷歌瀏覽器性能優(yōu)異。雖然當前市面上的瀏覽器性能在日常使用中感受不到較大差異,但是瀏覽器性能在啟動速度與渲染能力方面的差異則非常明顯。在啟動速度上,谷歌瀏覽器首次開啟較Edge瀏覽器快0.3秒,較火狐瀏覽器快0.4秒;而在網頁的打開速度上,谷歌瀏覽器仍舊有0.06-0.1秒的優(yōu)勢。
在渲染能力上,差距變得較大,當前市面上的瀏覽器均不能流暢運行3A大作,但是谷歌瀏覽器可以。據悉,在2018年國慶期間,谷歌已經開啟了《刺客信條:奧賽德》谷歌瀏覽器內測了,這表明谷歌瀏覽器的性能已經接近系統(tǒng)級。
三是谷歌瀏覽器更新速度較快,用戶更新也較為方便。谷歌瀏覽器等所有的第三方瀏覽器都有自主升級的功能,對Edge瀏覽器算得上一項優(yōu)勢,因為用戶升級瀏覽器更加方便自主了。而谷歌瀏覽器的優(yōu)勢在于更新速度快,更新周期最短在7天左右,最長在1個月作用,平均半月一更的速度,在整個瀏覽器領域都是頂尖的。
前面提到谷歌瀏覽器具有許多優(yōu)勢,但是谷歌瀏覽器也并不是完美的,仍然存在一些毛病。首當其沖的就是谷歌瀏覽器對用戶電腦的硬件要求較高。谷歌瀏覽器的性能強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建立在硬件基礎之上,用戶使用谷歌瀏覽器時遇到的瀏覽器假死、卡死等問題,都是電腦內存與CPU不能滿足瀏覽器需求所致。由此可見谷歌瀏覽器對電腦的硬還是有所要求的。
還有谷歌瀏覽器對新手有一定的使用門檻。谷歌瀏覽器的UI設計語言清爽簡潔,因此首次打開時并沒有多余的插件與特定的導航頁,需要用戶對瀏覽器自行配置。這是谷歌瀏覽器的優(yōu)勢,但對于新人或小白來說則是瀏覽器的使用門檻。
換內核救的是命,不是“市場”
實事求是,谷歌瀏覽器具有大多數瀏覽器都不具備的特有優(yōu)勢,但存在一些“硬傷”也是事實,因此微軟使用谷歌瀏覽器內核重新打造新型瀏覽器以求改變在瀏覽器領域的不利局面的效果并不。在筆者看來,微軟此舉與《拯救大兵瑞恩》有相似之處,雖然都能保住“被拯救者”的性命,但是拯救途中犧牲的更多。
一方面,瀏覽器領域的“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屆時谷歌瀏覽器、火狐瀏覽器等市場較大的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大,微軟的瀏覽器市場則越來越小。主要是因為谷歌瀏覽器、火狐瀏覽器等市場份額較大的瀏覽器使用用戶本就較多,用戶已經對它們產生了依賴,再加上在之前的瀏覽器上存放了用戶大量的數據,進一步將用戶與瀏覽器連續(xù)起來,用戶難以因為微軟使用谷歌瀏覽器內核而更換瀏覽器。
另一方面,微軟此次使用谷歌瀏覽器內核重新打造新型瀏覽器的目的之一是重新打通Mac平臺。NetMarketShare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2月,Mac OS的市場份額僅為9.89%,不足10%,因此即便使用谷歌瀏覽器內核的微軟新型瀏覽器打開了蘋果電腦市場也不會取得較多用戶。對于微軟來說,更換瀏覽器內核對于恢復當初IE瀏覽器90%的市場份額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另外,微軟的新型瀏覽器在采用谷歌瀏覽器的內核的同時,也將繼承谷歌瀏覽器的不足。例如對硬件要求較高的弊端將成為“新版Edge瀏覽器”復興之路上的阻礙。微軟在Bythenumber網站公布數據顯示,Windows全球用戶達到15億;再聯(lián)系其Windows的近80%的市場份額,可以估算出全球PC電腦用戶約有18.75億。而國外有媒體報道稱,使用低端電腦的用戶約占據電腦用戶7成左右,這也表示全球有12億多用戶不能流暢運行微軟基于谷歌瀏覽器內核打造的新型瀏覽器,這對微軟復興瀏覽器業(yè)務也是不小的挑戰(zhàn)。
小結
可以看出,微軟被迫放棄Edge瀏覽器而使用瀏覽器內核重新打造瀏覽器,不僅僅是因為Edge瀏覽器瀏覽器自身的不足所致,還因為谷歌瀏覽器、狐火瀏覽器,甚至自家的IE瀏覽器等競爭對手的外部沖擊,在多方面的因素下才讓微軟被迫放棄“親兒子”并使用“競爭對手”的瀏覽器內核。此舉治標不治本,并不能挽救微軟瀏覽器的日漸萎縮的市場,只是保住了微軟瀏覽器的命。
想當年IE瀏覽器獨占95%的瀏覽器市場份額,現如今微軟在瀏覽器領域的江山傳到Edge瀏覽器上僅剩不足5%的市場份額,其中原因值得深思,而如何拯救Edge瀏覽器也值得微軟重估。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fā)曠創(chuàng)投網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