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IDC >  云計算 >  正文

響鈴:云計算的時代 2.0的江湖 百度的新賽道戰(zhàn)術

 2018-10-19 13:19  來源: 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yōu)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云計算最近“大事”不斷,基礎架構和信息載體的不斷更新和迭代,賦予了云計算更多更新的角色??梢哉f,云計算正處在一個三叉路口,向左繼續(xù)基礎能力演進,向右轉向產業(yè)全面賦能。

當然,技術更新同時促進了以BAT為代表的云計算服務廠商對于其在后信息時代的新思考。其中,今年百度云智峰會上,百度總裁張亞勤談云計算已進入Cloud 2.0時代。先前,阿里胡曉明則公開表示云計算處在1.0時代。騰訊最近則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騰訊云位置被扶正(CSIG:云與智慧產業(yè)事業(yè)部)。BAT基于其企業(yè)基因各自為戰(zhàn),在云計算大量落地To B市場的現在,張亞勤關于Cloud 2.0的闡述凸顯了百度的技術驅動秉性。

同時從大趨勢上講,近年來,國家不斷提出“數字中國”、“鄉(xiāng)村振興”、“中國智造”等一二三產業(yè)政策,引導各經濟板塊智慧升級。顯然,百度以ABC+產業(yè)為發(fā)力點積極探索技術對接產業(yè)的To B思考,和云計算新的時代角色更加貼合。

 

格局未定,2.0時代迎來變革

8月29日,易觀發(fā)布了《中國云服務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專題分析2018》,9月14日,易觀發(fā)布了《中國云生態(tài)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從這兩個相對權威的年度分析(2017年數據)來看,不論是在增長率還是技術前瞻性上,目前BAT仍然牢牢占據國內云計算前三的身份。

事實上,不管是BAT還是其他尚在局中的云計算平臺,laaS這種架設基礎設施拉來客戶使用的業(yè)務,隨著計算機設備的日趨完善、成本的日益降低、部署經驗的積累,各家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從而,云計算的戰(zhàn)場自然而然轉移到了服務的差異化上,在企業(yè)客戶越來越注重定制化和差異化服務的趨勢下,云廠商想要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需要依托各自背后的資源在服務和產品獨特性上進行創(chuàng)新。

底層的同質化“現狀”與應用的差異化“期望”是當下云計算的關鍵詞,后者讓市場仍有破局機會,亦是后進者的機會所在。

例如,在《中國云服務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專題分析2018》中,通過創(chuàng)新產品與服務獲取市場表現的專業(yè)分析中,百度云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服務方面都成了典型案例,顯示其正通過服務和產品的獨特性來謀求后發(fā)優(yōu)勢。

這是百度云一貫的“技術”風格,從易觀報告顯示的市場成效上看也令人滿意。

就在提出云計算2.0的云智峰會上,百度云還“順道”把自己帶濃厚技術創(chuàng)新色彩的ABC(AI,Big Data,Cloud)升級到3.0,宣稱要“以ABC+IoT為新一代計算架構,賦能行業(yè)全面釋放百度18年的技術積累”。

在阿里云市場占有率具備優(yōu)勢的情況下,百度云敢于大秀技術“肌肉”,不應只是一種PR表態(tài),或還在于看見了市場發(fā)展尚在早期所蘊含的機會。

現階段幾乎所有的傳統(tǒng)行業(yè)都在講智能轉型,國家也在提“數字中國”的戰(zhàn)略構想,等等這些都表達了一個事實:當前的云計算市場雖然十分熱鬧,有BAT有科技大佬有創(chuàng)業(yè)者,但總體而言,云計算整體規(guī)模占據潛在市場規(guī)模的比例還很小。

當今,幾乎全產業(yè)都面臨生產力的智能解放需求:具體來講農業(yè)存在人地關系和城鎮(zhèn)化極速擴張等問題;工業(yè)制造業(yè)的傳統(tǒng)生產效率和供需關系矛盾日益凸顯;服務業(yè)的消費者對個性化和服務質量日益苛刻……云計算藍海還很藍,可挖掘機會太多。這時候討論規(guī)模大小、“沒有對手”,意義可能并不大。就如同智能手機發(fā)展早期,中華酷聯傲視群雄,在當時看來,不論規(guī)模還是市場占有都十分可觀,到如今很多已經銷聲匿跡。

評價行業(yè)格局及趨勢,不僅要看參與玩家的市場占有,還要看這個市場整體上對“待開發(fā)市場”的開發(fā)程度。這是百度云乃至后來更多云計算廠商的機會所在。

這種機會,來自于云計算的客戶企業(yè)或組織在新技術趨勢下,痛點已經從過去基礎計算需求無法滿足,逐漸轉向看見技術價值卻“無處著手”有心無力。過去,多數人在談?chuàng)肀畔⒒?,現在,多數人把目光轉向擁抱數字化、智能化。

這個“待開發(fā)市場”里,需求幾乎涵蓋一二三產業(yè)的方方面面。以百度云智能生態(tài)為例,ABC賦能的身影比比皆是:

結合工業(yè)4.0布局,與寶鋼技術合力打造“智能鋼坯”,為安全生產及生產流程的優(yōu)化提供數據支持,共推AI落地;與北汽集團合作,構建全棧智能化,滿足北汽集團未來基于軟件與數據的商業(yè)模式與盈利模式……還有很多成熟案例,很明顯,它們都超越了對基礎計算的需求。

金融領域,百度云同農業(yè)銀行共建“金融大腦”,構建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顧等完整能力體系;與中國人壽合作提升其風險,營銷,智能化能力,構建智能兩核、智能保顧、保險知識圖譜三大全新保險場景;

同南方電網共同對客服中心進行智能化升級,智能提供圖文、訂單等富文本內容;

在新一代數字信息載體5G的技術布局方面,則分別聯合聯通和Intel共建“5G+AI聯合實驗室”和“5G+AI邊緣計算聯合實驗室”,打造OTE(Over The Edge)-5G邊緣計算平臺,加速5G落地進程。

而這些,其實植根于云計算“屬性”的變化。

過去,云計算作為互聯網水電型的基礎設施的觀點被大談特談,而當下ToB市場的激烈的競爭中對云計算的需求或早已從提供基礎計算服務到謀求更多協(xié)作價值。換言之,云計算的市場更多地開始要求利益共生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收錢辦事的生意人。

這才是百度云2.0概念的根本由來,在市場由“冰山一角”往下開掘的過程中,百度云提出2.0實質上為自己重新創(chuàng)造了新的賽道,新的開挖路徑,并在這個賽道上取得領先。

BAT玩法不一,百度云的未來主義

2.0新賽道的“開辟”,說明BAT在云計算這件相同的事上玩法原本就大不相同。

1、阿里云 當下主義

胡曉明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以數據為驅動、以機器智能為驅動的云計算2.0時代還沒有到,當前的云計算就是在1.0階段。

解構胡曉明的表態(tài),其實是在說,阿里云的云計算貼合的是當下市場的進展階段,數量可觀的客戶需要的只是基礎的計算服務,信息化才剛剛開始,ToB市場還沒有演化到數據驅動、機器智能驅動。

很明顯,阿里云是“當下主義”的典型代表,從中短期應用出發(fā),更關心現在的用戶要的是什么并予以滿足。這符合阿里一貫的“生意人”特質。

2、騰訊云 連接主義

騰訊云最近陣仗最大,關系騰訊帝國未來的組織架構調整中,云與智慧產業(yè)事實部把騰訊云擺在了首要位置。

但是,騰訊云一貫是連接的基因,即便業(yè)界公認它要ToB,騰訊最擅長的仍然是用戶與用戶的連接。CSIG既有B2C的產品也有B2B的產品,騰訊云的加入,形成了一個C2B2B2C的綜合模式平臺,最終還是落腳到了C端。B端產業(yè)互聯網,只是騰訊云連接C端消費互聯網的“中途”。

從用戶來、到用戶去,C端基因是騰訊離不開的特質。

3、百度云 未來主義

百度云強調的云計算2.0與阿里云的1.0論調,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的出發(fā)點。如果阿里云的當下主義是從下至上滿足已有的市場需求做生意,那么百度云就是未來主義,從上至下試圖引領趨勢。

阿里云是看見需求,用云計算滿足,百度云是看見趨勢,用云計算謀局。

這個趨勢,就是企業(yè)對云的服務要求,終會由計算基礎服務,轉向如何結合自身業(yè)務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潮流,創(chuàng)新業(yè)務模式帶來更大的發(fā)展可能。畢竟,在理論上,幾乎服務社會所有領域的AI、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革新,其應用總能找到可以推動業(yè)務的協(xié)作空間(如前文百度云在制造業(yè)、金融業(yè)等的案例)。

正是看到了這種未來,百度云選擇了利用了自己見長的技術優(yōu)勢,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深度融合,在云計算架構與技術上為趨勢謀局。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包括BAT在內的幾乎所有云計算平臺上,百度云提供的AI應用和平臺是最豐富的,應用上涉及圖像識別、內容審核、自然語言、語音技術、視頻技術、知識圖譜、增強現實、智能客服等,平臺方面有Infinite、Apollo、BCS、BML等。

意圖擁抱未來的企業(yè),或都有應用這些AI開放應用或平臺的可能。一方面,這讓百度云可以嘗試成為引領變革的領導者,在趨勢層面獲得提前布局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隨著數字化的完成,盯上AI、大數據、物聯網的企業(yè)越來越多,百度云的對標市場將越來越大,其市場增長或隨著技術演化呈現幾何級增長。

BAT招式不同,百度云技術驅動

這些玩法的不同,讓BAT三家云計算的競爭表現上也各不相同,特質明顯,出現1.0、2.0的爭論也就在意料之中。

1、 阿里云:打牢基礎

阿里云龐大的市場占有是對其“出道早”的最好回報。

作為云計算起步最早的平臺之一,阿里云多年積累了大量的硬件與運營經驗,十分重視基礎層面的建設(這是布局早的巨大優(yōu)勢)。而這種對基礎的重視,其實也是阿里云“當下主義”的最好體現:市場主流需求多年還只是在這個層面,那么做好這個層面的事,就足夠吃飽。

阿里云的市場在這個指導思想下,市場份額暫時領先也就是一種必然了。

2、 騰訊云:C端韌性

由連接發(fā)出的騰訊,C端是騰訊做任何業(yè)務的底氣所在。

擁有最強的C端用戶粘性和轉化的騰訊,在市場開拓中可能是最具韌性的存在,對任何B端客戶,騰訊云在組織架構調整后連接整個騰訊C端市場,都是潛在的優(yōu)勢資源。

加上品牌知名度和集團資源支持,未來承載部分騰訊轉型的理想,手握利劍的騰訊云在競爭中不敢說市場會如何好,但肯定在短期內難以被打倒和全面壓制。

3、 百度云:技術驅動

百度云起勢最晚,如果說BAT云計算是江湖的話,百度云的武功招式自成一派,錯開了AT的市場鋒芒。2.0云計算造就的新賽道,既可以看做百度的最大優(yōu)勢,也可以認為是百度在此種情境下最好的選擇。

百度云同樣在建立自己的底蘊,只不過與阿里云不同,它是在把百度系自身強大的技術能力轉化到云計算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而快速形成底蘊深厚的技術驅動能力。這使得百度云一上來就可以著力于未來市場,尤其是能夠賦能傳統(tǒng)產業(yè)的智能化層面進步,而不只是“上云”這樣的基礎信息化。

在張亞勤看來,Cloud 2.0時代云計算的邊界持續(xù)擴展,百度云的云計算平臺,已經從過去承載著存儲、計算等類型的workloads,到現在作為平臺催生出自動駕駛、新零售、智能制造等創(chuàng)新業(yè)態(tài)(“全新的workloads”)。

從落地上看,百度云服務的對象都帶有某種“未來色彩”,彰顯其前瞻布局:除Apollo自動駕駛平臺、DuerOS等自帶科技推動色彩的平臺,還在金融、制造業(yè)、保險、教育娛樂等領域和頭部企業(yè)進行深度行業(yè)解析和洞察的深度合作。此外,百度云還推動融合創(chuàng)造新的品類,例如對話式的智能家居、無人車、智慧門店等。

云的時代,2.0的江湖,百度云的新賽道

回過頭來再看看百度云的2.0時代定義:ABC(AI人工智能,BigData大數據,Cloud Computing云計算)三位一體,深度融合讓云實現了從工具應用到能力架構的演進,為產業(yè)變革注入新的活力。

與之對應的,是阿里云的1.0時代概括:云計算未進入數據和智能驅動,仍以計算和基礎設施為主。

結合云計算技術發(fā)展和現狀趨勢,張亞勤進一步詮釋了Cloud2.0時代的三大特征:

物理世界的數字化,即現實世界數字化與數字化下技術與商業(yè)模式的反饋形成新的發(fā)展模式和社會生態(tài);

AI as a Service(AI即服務),深度學習讓云計算基礎設施和服務走向智能化發(fā)展;

新型體系架構——5G、邊緣計算、SDN等加速AI發(fā)展,重塑云計算架構。

正如張亞勤在云智峰會上所說,在Cloud 1.0時代,云計算是一種生產“工具”,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Cloud2.0時代,AI、Big Data、Cloud,ABC三位一體、深度融合讓云成為一種全新的“能力”。

做工具的阿里云盆滿缽滿,做能力的百度云也有龐大的潛在市場空間。從工具到能力,技術驅動的百度云用認知飛躍為自己構建了新的賽道,讓云計算承擔趨勢引導價值,AI、Big Data、Cloud三位一體引爆智能變革浪潮。

在百度云的業(yè)務實踐中,云計算已經全面進入Cloud 2.0時代,也志在2.0時代的云計算江湖排兵布陣。除認知突破,海陸空立體式的落地實踐相信會讓百度在云計算前三的位置里展現更多想象空間。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商業(yè)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嘯獎評委;

3 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chuàng)始人;

4 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tài)下的商業(yè)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5 《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志撰稿人;

6 鈦媒體、界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7 “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yōu)?ldquo;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yè)。

8 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