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正像凱文凱利所說的那樣,成為商業(yè)社會的基礎設施。彩電行業(yè)同樣視之為風口,將AI標配成電視的新基礎能力。然而,一個新問題卻悄悄浮出水面——在內容無法做到足量、差異化的時候,AI賦能的電視,難免從一種同質化,走向另一種同質化。在硬件體驗趨同、AI能力無差異的情況下,彩電業(yè)務實的發(fā)力點依然是內容。

AI標配帶來新同質化迷局
“風口論”在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甚至成熟品牌所接受,畢竟,“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無非是對“時勢造英雄”的一種全新表述。
作為“風口”,移動互聯(lián)網的興起曾造就一大批新興手機品牌和O2O服務品牌,而當前的最大“風口”之一,便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后,頗有“大風起兮云飛揚”的意味。
2017年前后,推出人工智能電視成為行業(yè)企業(yè)的標準動作。由過去的被動智能轉向主動智能,甚至代替用戶進行思考、決策和執(zhí)行,這是人工智能電視發(fā)展的方向。從行業(yè)來看,如同智能電視的滲透率高達90%以上一樣,人工智能也漸成電視標配。交互方式的改變,便捷體驗的提供,是現(xiàn)階段人工智能技術對電視產品的主要賦能點。
釘科技觀察發(fā)現(xiàn),人工智能在電視產品上的應用現(xiàn)階段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是語音交互。通常經由遙控器實現(xiàn),主要應用于信息檢索,如頻道、片名等,甚至還有一些環(huán)境信息,比如天氣、時間等等。目前語音交互在一些電視產品上已經與圖像識別相結合,從而實現(xiàn)相對更有趣的操作。
二是個性化推薦。主要是基于機器對于用戶數據的學習,通常個性化推薦表現(xiàn)為用戶高頻觀看的內容類型的推薦,一定程度上可以省去部分檢索時間。
僅就上述內容來看,在為行業(yè)發(fā)展提供新紅利的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標配化”實際上也為電視業(yè)帶來了新的同質化難題。如果想僅從技術應用層面獲得差異化體驗,至少需要各品牌的人工智能在繼續(xù)學習和成長中走向不同,而成長,僅靠人工智能技術本身是無法達成的。
語音交互、個性化推薦,發(fā)揮作用所依賴的基礎都是內容。缺乏足量的內容支撐,所謂的AI,其實仍只是個概念;沒有差異化的內容能力,AI技術本身再先進,也難以提供差異化的觀看體驗。
僅靠硬件難有差異體驗
當人工智能漸成電視標配,并作為基礎能力服務用戶,廠商的差異化策略開始向硬件本身回歸。

當前,電視產品硬件層面的差異化,主要體現(xiàn)為顯示技術的陣營分野:液晶顯示當前仍是主流,為延長生命周期,液晶陣營廠商在技術升級方面可謂不遺余力,其中,最具代表性且參與廠商眾多的便是量子點技術;也有廠商認為液晶技術應當被顛覆,而顛覆派主要由兩大陣營構成,延續(xù)“有屏”的OLED陣營以及倡導“無屏”的激光顯示陣營。
不過,盡管上述顯示技術互有攻守,但單純從人肉眼的敏感度而言,如果不是在對比觀看狀態(tài)下仔細辨別,實際上很難感知到明顯的視覺差異。如果想從顯示技術上獲得差異化體驗,理論上至少需要有更多更具顛覆性的顯示技術出現(xiàn),但一方面,OLED與激光尚未完成對液晶的“顛覆”,另一方面,肉眼的敏感度短期也難以得到進化,不同的顯示技術,當前尚無法構成足夠的差異體驗。
針對觀感,也有廠商將清晰度提升看做實現(xiàn)差異化的路徑,1080P、2K、4K產品應運而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4K顯示也在逐漸成為產品標配,差異化依舊難以體現(xiàn)。
從現(xiàn)階段來看,無論機身厚薄如何,邊框寬窄幾許,模塊分體還是整機一體,都并未跳脫平板這個基本形態(tài)。這意味著,從外觀上看,不同型號、不同品牌的產品都無法形成顛覆性的差異化,“千機”基本上仍是“一面”。
內容依舊是差異化的根本
當人工智能技術漸成標配,當不同顯示技術尚難被肉眼感知區(qū)隔,當4K分辨率愈發(fā)被整個電視行業(yè)作為共同追求,電視的差異化難以從操作系統(tǒng)、硬件技術等層面實現(xiàn),現(xiàn)階段仍需要由數量龐大、體裁豐富的內容來支撐。
2015年左右,電視行業(yè)迎來一波發(fā)展高潮,這波高潮的興起更多歸功于一個概念的出現(xiàn),那就是“互聯(lián)網電視”,這個概念下的產品給用戶帶來了多年不曾遇到的新鮮感,從而成就了為數不少的新興互聯(lián)網電視品牌。
從本質上來看,“互聯(lián)網電視”所構建的差異化體驗,就在于其將內容和硬件相結合。不同的人,即便使用著同品牌、同型號的電視產品,但觀看著不同的內容,享受著不同的服務,生成了不同的數據,這樣,才有了產品的“千人千面”。
隨著顯示效果升級的終端先行,內容也需要更有品質,4K時代的開啟正呼喚更多4K片源的出現(xiàn)。釘科技注意到,在人工智能+4K漸成標配的當下,類似海爾與阿里的合作,為電視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新范本。

以2017年海爾與阿里合作的海爾阿里四代電視為例,其全球首創(chuàng)4K影視VIP俱樂部,可覆蓋不同家庭成員的娛樂需求,2000部4K影片存儲在阿里云庫中,觀影一部4K大片的成本僅需0.8元。
另據了解,2016年初,阿里旗下優(yōu)酷土豆攜手華為推出了“4K花園”品牌,去年初的“中國4K映像節(jié)”上,4K花園方面曾透露,其已與150個制作團隊合作,目前每月新增真4K自制節(jié)目100多個小時,預計到年底節(jié)目時長將達到3000小時。上述4K內容無疑也將為海爾與阿里的合作賦能。AWE 2018期間將推出的海爾阿里五代電視,4K內容數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全球首創(chuàng)的4K影視VIP俱樂部,內容除包括每年超過幾百部4K、藍光影視內容外,還可調用內容片庫超過上百萬集。
人無我有、觸手可及的豐富4K內容以及龐大的內容庫,這就是海爾阿里電視提供的差異化體驗。此外,人工智能以大數據為基礎,而無論是阿里+海爾生成的豐富的內容數據,還是海爾電視的龐大用戶數據,經過分析處理,都將成為海爾阿里電視人工智能的學習材料,從而達成人工智能的進化,也有逐步衍生出人工智能差異化體驗的可能。
可以說,無論是電視體驗的差異化,還是人工智能的進化,豐富的內容,都將功不可沒。海爾阿里強強聯(lián)手將形成“虹吸效應”,樹立AI時代彩電業(yè)的新標桿。而AWE 2018期間發(fā)布的海爾阿里五代電視,在交互、娛樂、教育、購物等多場景實現(xiàn)迭代,也將成為AI電視差異化創(chuàng)新的新樣本。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