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chuàng)業(yè)頭條
  2. 前沿領域
  3. 大數據
  4. 正文

隱私安全計算的認識將永久改變數據的命運

 2020-09-20 22:05  來源: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yōu)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文|程舟

來源|智能相對論

在大數據時代,基于大數據的應用,給日常生活、經濟發(fā)展、城市治理等帶來了極大的便捷。同時,用戶隱私也面臨著可能無處不在的“算計”,如何享受數據價值帶來的利好并保護隱私,正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

一、矛與盾:數據的開放應用與數據的隱私安全保護

一系列與“隱私數據”有關的事件在最近接二連三的出現(xiàn)在眼前。

螞蟻金服和曠視關于“提供數據供對方訓練算法”緊急公關,背后是人們對于“人臉數據”安全的關注。

蘋果iOS 14內測版的推出,其中變化最大的就在于隱私保護新功能。比如App用于廣告目的的用戶追蹤將需要獲得用戶批準等等。對于移動互聯(lián)網中將追蹤用戶行為展開精準營銷、定向投放的公司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Tiktok美國事件背后更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用戶“隱私數據”問題。

“隱私數據”備受關注的同時,也引起了多方對于“隱私數據”的思考。

數據計算后可所產生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對大數據應用或人工智能企業(yè)來說,合理邊界和方式使用用戶數據,已成為從企業(yè)到產業(yè)乃至整個社會發(fā)展的核心驅動力。

但保護“隱私安全”同樣迫切。就像熵增科技創(chuàng)始人楊更曾說的,隱私就是我們故意要保持的信息不對稱。一個沒有隱私的人,相比一個有隱私的人是處于劣勢的。而保護隱私能讓個人處于更加公平的大環(huán)境中。

要讓數據保持隱私安全不難,不收集、不去使用即可做到。但要推動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產生價值和貢獻,看似是盾與矛的關系,該如何化解?

二、既與又:隱私安全計算成為“唯一技術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數據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需要流動起來才能產生價值。不過,這種流動不是數據本身的共享,而是“數據價值”的流動,實現(xiàn)數據“可用不可見“。既能滿足數據流動需求,又能保護數據與隱私安全。

因此需要一個“轉換器”來實現(xiàn)數據安全和應用開放的“既與又”。隱私安全計算被認為是當下完成這一使命的“唯一技術解決”,是一門數據提供方不泄露原始數據和不泄露計算算法的前提下,對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并能驗證計算結果的信息技術。

隱私安全計算本身并不是一個單一技術,基于不同的信任假設和應用場景可以選擇出適配相應條件的技術,括如基于硬件的TEE、基于密碼學的安全多方計算(MPC)和全同態(tài)加密(FHE)、源自人工智能的聯(lián)邦學習等等,實現(xiàn)“數據價值”的共享。

國內已經涌現(xiàn)出一批以隱私安全計算為核心技術的企業(yè)。根據翼方健數首席執(zhí)行官羅震在公開演講中表示,翼方健數的隱私安全計算平臺翼數坊XDP,正通過隱私安全計算實現(xiàn)數據流通:數據不出平臺,只在平臺內授權使用,只輸出數據的結果。

(圖片來自網絡)

數據要素市場的建立應該成體系和規(guī)模,應該通過生態(tài)進行快速搭建。

翼方健數通過構建“數據和計算的互聯(lián)網”(IoDC),建設數據存儲、計算和協(xié)作的開放生態(tài)。通過計算實現(xiàn)數據的打通、共享和價值實現(xiàn)。

總的來說,影響“隱私安全計算”轉換數據價值共享效率有兩大因素——技術和生態(tài)。技術是通向“數據價值共享”的工具,生態(tài)是繁榮“數據價值共享”的關卡。

三、術與器:隱私安全計算是否可以“挑大梁”?

隱私安全計算的方法論與產品目前在市場上獲得了強烈的反響,在2020年更是被稱之為“隱私計算元年”。這其中有政策利好,如數據資源正成為與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同樣重要的第三類資源。數據也跟土地、勞動力、技術、資本等一樣被當作生產要素寫進了國家文件中。大數據應用在行業(yè)和國家和社會層面都意義重大。

其中也有數據應用的實踐,如疫情下的綠碼就是數據和算法的產物。

要實現(xiàn)行業(yè)和國家層面的大數據“繁榮和普惠”,首先跨過“日益增長的個人隱私保護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個人隱私保護能力之間的矛盾”這道坎,這也讓“隱私安全計算”成為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護航手。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技術突破+場景落地,打破“孤島”

而在整個數據流通中,翼方健數構建的生態(tài)中,其參與角色可以簡單概括為數據提供方、數據使用者、數據服務方和管理方。而在加入生態(tài)前,往往因為沒有互聯(lián)互通而形成各類孤島。

通過技術連接上下游,決定數據價值的潛能上限。對此,翼方健數給出了技術突破+場景落地的“一縱一橫”解決方案。其中“一橫”是以XDP翼數坊平臺為代表的數據能力平臺,向上可支持各種應用場景接入,輸出AI能力,向下可兼容各類基礎設施(如華維云、AWS等)。

“一縱”則指一站式、全流程打通應用場景的能力,比如醫(yī)療領域就需要跑通醫(yī)保、征信等多條線數據。

可見,通過“一縱一橫”方案,既能提升數據價值上限,也能加速數據價值“變現(xiàn)”。而場景落地決定數據價值能力的展現(xiàn)。

2、場景率先落地,標桿力量推動行業(yè)發(fā)展

客觀來說,當下大數據應用還處在最原始的階段。從行業(yè)經濟發(fā)展層面到國家城市治理層面,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都形成產業(yè)推動的趨勢發(fā)展。但數據安全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又讓“數據開發(fā)”面臨挑戰(zhàn)。

比如各地各級政府都擁有海量數據。若能利用好手中的大數據,無疑可在社會治理、經濟發(fā)展、服務百姓等更進一步。目前翼方健數正與多地政府接洽城市級的隱私安全計算平臺項目,就印證了這種趨勢——如果平臺能夠保證數據安全,政府自然樂見加速“數據開發(fā)”。比如翼方健數在廈門構建了基于XDP隱私安全計算技術的醫(yī)療大數據應用與開放平臺,就是目前所知首個利用隱私安全計算技術實現(xiàn)城市級應用的案例。該生態(tài)正在不斷成長,同時也在被多地研究復制??梢灶A見,在標桿力量的推動下,未來這種案例會越來越多。

總之,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給科學研究、社會發(fā)展和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堅強后盾。而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對數據的挖掘將越來越深。在保護數據安全和促進數據生態(tài)良性發(fā)展的道路,隱私安全計算的擔子也將“越來越重”,是機遇,更是挑戰(zhàn)。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chuàng)

文|程舟

來源|智能相對論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yè)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lián)系。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