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數碼 >  正文

折疊屏手機的春天要來了?

 2019-11-28 10:09  來源: 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域名預訂/競價,好“米”不錯過

作者 | 曹亦卿

大廠接連跟進,折疊屏成為今年冬天最火的手機形態(tài)。

近日,三星聯合中國電信在武漢發(fā)布了“心系天下”系列W20手機。這款折疊屏5G機型一經發(fā)布就引爆了朋友圈,成為手機領域的又一批黑馬。

事實上,在今年年初的MWC 2019上,除了5G概念大火之外,折疊屏也成為了最大亮點之一:華為、三星、柔派科技、小米、努比亞、TCL等廠商紛紛展示或是透露了自家的折疊屏方案。

當時,折疊屏還停留在PPT和玻璃罩中,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易碎品”。

然而,11月份以來,已有多款折疊屏產品在國內發(fā)布或開售,包括三星Galaxy Fold、華為Mate X、小米MIX Alpha、摩托羅拉 Razr和此次的三星W20。

新機型的接連問世,把折疊屏概念推上新的高度。然而,在良率不理想、多輪跳票、開售即售罄、價格奇高等情況下,折疊屏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無數英雄競“折腰”

從目前已亮相的幾款機型來看,雖然大家都是“折疊屏”,卻各有各的折疊法。

先從最近引起熱議的這款三星W20說起。

與Note、S、A系列相比,三星W系列并沒有很廣泛的知名度,卻在目標消費者心目中擁有很高的地位。

W系列由三星與中國電信共同打造,是面向商務精英深度定制的高端機型。自2008年問世以來,以每年一款的頻率穩(wěn)定更新,并以“心系天下”為名投身慈善事業(yè)。

高端品質與精神象征的雙重加持下,三星W系列成為成功人士的象征,在特定受眾群中得到認同,在2008年就邁上了萬元關口。

在產品形態(tài)上,W系列有一大特點,就是翻蓋。為了打造商務精英形象,W系列拒絕追逐潮流,直到2018年還是以功能機時代的翻蓋機形象示人。

今年,W20也延續(xù)了這種翻折的設計,只不過翻的不是“蓋”,而是“屏”。

W20的折疊屏解決方案采用了內折設計,這種形態(tài)也幾乎完全沿用了Galaxy Fold的設計——內屏一整塊7.3英寸全面屏,打開后手機厚度僅有0.65mm。合上屏幕后,內屏正在顯示的內容將會自動切換到外屏上,并適配這塊21:9的4.6英寸AMOLED屏幕。

據三星介紹,W20 5G可以折疊20萬次,每天開合100多次的話,至少可以使用5年。

除了折疊形式,在折疊屏手機上,攝像頭的分布、組合也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W20一共有6顆攝像頭:一顆在外屏,可以在不翻蓋的情況下自拍;內屏有兩顆,用于更好的虛化成像;后屏的三顆攝像頭分別是12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1200萬像素廣角攝像頭和1600萬像素超廣角攝像頭,基本可以滿足日常拍照需求。

與Galaxy Fold相比,W20 5G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5G、高通驍龍855+和12GB+512GB的大內存組合,在目前國內已發(fā)布的5G手機中,這個配置足以躋身第一陣營。

雖然三星官方還未公布W20的售價,但根據W系列的定價風格,業(yè)內普遍認為這款機型的價格可能是19999元或更高。

這樣的價格要是放在2018年,大概率會被認為是“想錢想瘋了”。

然而,僅僅一年時間,隨著三星Galaxy Fold、華為Mate X、小米MIX Alpha和Moto Razr的持續(xù)造勢,折疊屏的概念已經廣為傳播,安卓機型的售價節(jié)節(jié)攀升,15000元朝上的定價也已經被“土豪”消費者接受。

與此同時,在5G所帶來的“焦慮”情緒下,這款W20 5G比Galaxy Fold更能獲得國內消費者的心。

因此,摒棄11年來的翻蓋形象、改用最新折疊屏技術,并有5G加持的W20成功“破圈”,被更廣泛的消費者注意到。同時,在前幾款機型的“教育”下,可能接近20000元的售價也不再是天方夜譚。

兩款機型護駕,三星成為折疊屏領域的扛把子。但同時,它的身側還有華為。

與Galaxy Fold同時亮相MWC 2019的Mate X,從登臺的第一天起,就“卯足了勁兒”和三星同臺競技。

與三星的內折方案不同,華為折疊屏機型采取的是外折設計:無論展開還是折疊,屏幕始終在外部。當折疊時,MateX就是一款正反雙面屏手機。

MateX屏幕展開達到8英寸,折疊之后前后屏分別為6.6英寸和6.38英寸——無論是折疊前還是折疊后的的尺寸,都比三星方案更大。

在拍攝方面,華為Mate X將攝像頭完全從展開的正面屏幕上挪走,放置在展開屏幕的后方。自拍時,只需將手機折疊并翻轉,利用手機背面的副屏即可完成自拍。

這一解決方案減少了攝像頭的數量,也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展開屏幕的完整度和屏占比。同時,折疊時正反雙面屏設計,也能實現副屏協(xié)同功能,讓拍照雙方都能看到取景器里面的畫面。

此外,內折和外折的區(qū)別不僅體現在屏幕大小、攝像頭等元素上,其工藝難度同樣存在區(qū)別。

屏幕內折,折彎半徑更小,對柔性屏幕的壽命要求更高,制造難度也更大。而外折因為折彎半徑較大,對屏幕壽命的要求相對較低,難度也相對較小。

在實際使用上,內折方案可以更好地保護屏幕,而外者方案因為屏幕始終暴露在外,增加了磕碰的幾率,更不利于屏幕保護。

當然,除了內折和外折,絞盡腦汁的廠商們還推出了上下彎折和環(huán)繞屏。

摩托羅拉的Moto Razr就采用了上下折疊方案,其實也是內折的一種,只不過其目的不是為了展開時屏幕更大,而是為了折疊后更小、更便攜。

曾稱華為、三星折疊屏手機是“PPT”的楊元慶也說:“我們發(fā)布的是手機,不是平板。”言下之意,前兩者發(fā)布的是折疊屏平板,而非手機。

事實上,兩種理念各有優(yōu)劣,但Moto Razr的最大問題并不在折疊上,而是配置太低:驍龍710和2510mAh電池的組合,低到令人吃驚。

目前Moto Razr國行版還未發(fā)布,但作為首批折疊屏手機價格肯定不會低,如此一來配置就不夠看了——不怪網友評價其為“情懷手機”。

此外,在折疊屏陣營里還有小米的MIX Alpha,它的方案是環(huán)繞屏。

MIX Alpha同樣不能展開成為一塊小平板,但環(huán)繞屏的設計不僅在正面實現了近乎100%的屏占比,也將側屏、背屏利用起來,實現更多功能組合。

但與前述幾種方案相比,MIX Alpha既不能折疊起來變得更便攜,也不能展開實現平板操作,再配上19999元的價格——其意義更多體現在小米沖擊高端的決心上,而非產品實用性本身。

除了已經發(fā)布的這些方案,廠商們已經申請但還未落地的折疊屏專利腦洞更大。

LG的拉伸折疊屏專利,在手機中間設計了兩個彈簧的鉸鏈,展開手機時,必須稍微拉出屏幕,然后彈簧才能將設備保持在展開位置;

OPPO的“外掛式”折疊屏專利,用手機作為主機,用一塊折疊屏平板作為顯示器,把手機插入平板背后的凹槽來使用,可以稱作手機版TNT;

而三星的三折式設計,則旨在讓手機折疊后更小巧、展開時屏幕更大,但制造難度也顯然更高。

除此之外,vivo、一加、努比亞、TCL等廠商也都在布局折疊屏——折疊屏的概念火了,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似乎象征著手機領域新增量的曙光即將出現。

然而,在曙光真正到來之前,還要經過一段最黑暗的時刻。

折疊之難

在產品嚴重同質化的手機行業(yè),折疊屏的出現猶如一道希望曙光。

然而,折疊屏的難度和希望是成正比的。

2018年被稱為折疊屏的元年,多家廠商都展示了折疊屏概念機,其中只有三星和華為真正發(fā)售了新機。

然而,它們的上市之路都頗為坎坷。

三星Galaxy Fold發(fā)布于今年2月份,還未正式上市就被參與測評的媒體曝出質量問題。

Galaxy Fold之所以可以彎折,是因為在屏幕上摒棄了傳統(tǒng)玻璃面板,采用了聚酰亞胺薄膜來覆蓋液晶,從而解決液晶保護的問題,也減少了手機的重量和厚度。

然而,部分測評媒體在使用時卻把它誤認為是保護膜,在撕開這層膜的同時破壞了屏幕——先不提有沒有“切勿撕膜”的提示,一張能夠被撕下來的膜卻成為手機質量的保證,怎么看都有點不靠譜。

也有些使用者在沒有撕膜的情況下遇到了問題。雜物進入鉸鏈、屏幕異常突起、屏幕出現故障線等多種不同的質量問題,讓三星最終召回了作為測評的所有Galaxy Fold。

在明日復明日地推遲發(fā)布日期后,這款機型直到9月份才在韓國正式開售,11月才在中國大陸開售。

無獨有偶,華為Mate X的上市之路也不順利。從“6月發(fā)售”,到“7月底發(fā)售”,再到“仍在優(yōu)化”, 有“拖延癥”的Mate X只不過是比Galaxy Fold少了上市再召回這一步罷了。

然而,即使正式上線了,這兩款手機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Galaxy Fold和Mate X幾乎是一上線就售罄,后者甚至被炒到3萬元以上,最高甚至接近10萬元。甚至還有人想半路截胡,通知順豐小哥遇到華為Mate X直接截留,愿意賠償29999元。

16999元高價和沒有被驗證的產品穩(wěn)定性,絲毫沒有阻擋消費者對于折疊屏手機的好奇和興趣。

其本質原因在于目前行業(yè)的嚴重同質化和消費者對“炫”的追求。

在智能手機市場紅海競爭的狀態(tài)下,iPhone的吸引力也在逐年下跌,已經鮮有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追求個性前衛(wèi)和炫耀的心態(tài)了。折疊屏手機的出現再一次提供了這種可能性,先不管有沒有解決行業(yè)痛點,但“最炫折疊屏”是真的戳中了用戶的“癢點”。

炫酷的外形、高昂的價格、小規(guī)模量產的狀態(tài),都使折疊屏手機成為科技“弄潮兒”的不二首選。錯過了“賣腎”買蘋果的年輕人,不愿意錯過分期買Mate X的機會。

Galaxy Fold和Mate X的幾次開售表現都證明了這一點——“炫”是刺激消費的咒語。

當然,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折疊屏手機,對于廠商來說,也不是想做就能做出來的。

在手機產業(yè)鏈已如此成熟的當下,想要實現顛覆性的突破,是對整條產業(yè)鏈的考驗。

華為不是上市企業(yè),三星更是韓國的經濟支柱,兩家大廠都不差錢,并且擁有業(yè)界頂尖的供應鏈把控能力,卻都在折疊屏手機上一次次食言。

在這背后,是折疊屏的良率難題在作祟。

在材料費上,普通OLED面板和可卷曲OLED面板的成本分別為394美元和488美元。但因良率導致的費用損失,普通OLED僅為76美元,可卷曲OLED則為1037美元。

“嬌貴”的華為 Mate X 在溫馨提示中明確指出,請勿在-5℃ 及低于該溫度的環(huán)境下彎折手機;請避免液體、沙塵等進入手機內部,包括鉸鏈等等。如果屏幕出現問題,維修價格也高得嚇人:Mate X的屏幕維修價格高達7080元,Galaxy Fold的屏幕維修價格為4155元。

不僅屏幕脆弱,就連電池也是個老大難問題。

Moto Razr的電池容量僅為2510 mAh至2730mAh。低電量很顯然是由手機折疊后面積太小直接導致的,不能折疊的電池也是折疊屏手機的一大“世界性難題”。

此外,折疊屏手機所需的鉸鏈等技術,也還沒有達到量產階段。再加上散熱、厚度等問題,折疊屏面前的攔路虎眾多。

以上這些問題都導致了折疊屏手機成本高企,賣到上萬元的價格。

同時,對于智能手機來說,硬件還只是產品的一部分。

在軟件端,折疊屏手機要求APP需要適配單屏和雙屏間的變化,而較低的折疊屏裝機量無法刺激開發(fā)者為其開發(fā)應用,極大影響用戶體驗。

并且,手機系統(tǒng)也需要適應硬件變化,這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并不是一件小工程。三星便為此設計了全新的用戶界面 One UI,以降低用戶操作大屏手機的難度。

不過,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折疊屏手機的階段性問題。大家都明白,隨著良率持續(xù)爬升,成本會不斷下降。

根據IHS Markit數據,以6.2英寸的2960*1440柔性OLED手機面板為例,2016Q1該產品的綜合良率僅為57.3%,而伴隨技術進步,到2019Q4預計綜合良率將提升至78.4%,若假設物料價格不變,直觀來看良率的提升將促進綜合物料成本下降26.9%。

成本遲早會降下來,但在這之前整個行業(yè)要經歷一段痛苦的成長期,需要更多的廠商投入到折疊屏的設計、研發(fā)、生產中,才能讓產業(yè)鏈有投入成本提高良率和產量的動力。

規(guī)模經濟和產業(yè)鏈進化之間,是一個互相促進也互相制約的復雜關系。

不過在相當成熟的手機行業(yè),這一問題并不致命。因為市場教育已經完成,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得到驗證,大廠也有足夠的品牌和資本能力去推進產業(yè)鏈的進化。

折疊屏雖然難,但在其巨大的吸引力之下,整個市場會加速向折疊靠攏。

“掌上PC”

折疊屏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能成為手機行業(yè)的新希望?

首先,這要從讓折疊屏得以實現的柔性OLED屏說起。

2017年,那款具有新里程碑意義的 iPhone X,將“劉海全面屏”做到了當時全面屏的極致。為了實現寬度一致的極窄邊框,蘋果利用 COP 封裝技術,將驅動 IC 貼合于背板之上,并把柔性屏幕背板底部進行折疊,才實現了我們如今所見的iPhone X形態(tài)。

在這個過程中,柔性屏正是COP 封裝技術的基礎和前提。而 iPhone X 采用的柔性 OLED 屏幕則由三星獨家供應。

三星蘋果的強強聯手,是柔性 OLED 屏幕的最強背書,也引發(fā)了曲面屏和COP封裝技術的跟風。LG、三星、華為、OPPO、TCL、小米等國內外電子產品廠商在2017年加緊布局OLED相關產業(yè)。2018年,OPPO Find X、華為 P20 Pro、Mate 20 Pro 以及全系 iPhone 新品,均采用了柔性 OLED 屏。

2018年被稱為全面屏元年。從全面屏之爭開始,柔性OLED便走到了舞臺中央。

量變產生質變,柔性屏的應用從曲面屏、COP封裝等“小打小鬧”,躍入折疊屏的“改頭換面”,其真正的推手是消費者的切實需求。

對于消費者來說,技術的突破并不直觀,但是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卻是顯而易見。

手機智能化所帶來的使用頻率和使用場景的提升,刺激屏幕從小屏向大屏轉變,從3.5英寸的鍵盤機到6.5英寸的iPhone 11 Pro Max,智能手機正有脫離“五指山”控制的勢頭。

在這樣的情況下,折疊屏手機出現了。

如果說柔性OLED屏是手機能夠被掰彎的技術基礎,那么,消費者對大屏的需求,和大屏無法單手控制、難以隨身攜帶之間的矛盾,就是折疊屏手機得以誕生的土壤——折疊屏不僅能將手機屏幕的大小直接翻倍,且依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便攜的特點。

這便實現了折疊屏的第一個優(yōu)點:大屏幕。

如今有部分智能機已經實現了“多任務”,但屏幕大小成為了多任務的頭號敵人,幾個界面擠在一個巴掌大的屏幕上,大大影響體驗。

折疊屏正是手機廠商推出的最新解決方案。展開后的折疊屏手機基本實現了Pad形態(tài),解決用戶最根本的娛樂和工需求:更大的屏幕帶來更好的視頻和游戲體驗;也能優(yōu)化支持多任務模式的體驗,提高工作效率。

隨著人們對移動辦公、移動娛樂、移動社交的需求越來越高,手機所搭載的功能越來越多,但屏幕的大小卻難以再放大,因為一旦超過了單手操作的極限就影響了使用體驗。

而折疊屏讓手機與小平板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更多功能??梢灶A見的是,隨著折疊屏手機的成熟,第一個被擠壓的市場便是小平板產品。

在柔性屏的加持下,折疊屏手機的第二大優(yōu)點便是不易碎。

沒有了玻璃面板的遮罩,柔軟的OLED面板被摔碎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但不易碎的同時,它也不耐刮,更容易出現劃痕。

此外,由于去掉了玻璃蓋板,柔性OLED屏的第三大特點便是分量輕。當然,這是在同樣屏幕尺寸的前提下,可折疊的柔性OLED屏將會更加輕便。

大屏幕、不易碎、分量輕,給手機形態(tài)帶來新可能的柔性屏,由于自身的獨特優(yōu)點,必將會吸引更多的廠商投身其中。

雖然,折疊屏手機的硬件和生態(tài)都還屬于初級階段,但在智能手機同質化嚴重的今天,消費者對于手機形態(tài)突破創(chuàng)新的需求遠超預期。

手機市場的海量需求,有足夠的量能來刺激整個產業(yè),進而實現進一步的技術優(yōu)化、成本降低。

與此同時,隨著5G商用的開啟,5G、VR、4K、8K等應用不斷落地,消費者對大屏手機的需求也將進一步被激發(fā)。而折疊屏手機的未來發(fā)展方向,便是在手機便攜性和PC功能性之間取得平衡。

在這一點上,由掌上PC演變而來的智能手機,其實正在回歸掌上PC。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