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的電商行業(yè)以跨境電商為市場主旋律,各大電商公司均主推跨境業(yè)務,而阿里主推的天貓國際在這一年已成為國際品牌商最青睞的中國電商公司。根據(jù)阿里財報信息顯示,截止12月31日,天貓國際共引進了來自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qū)2000多個品種的5400個海外品牌,而且其中絕大多數(shù)海外品牌還是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為何如此多的國際品牌“鐘愛”天貓國際,有人認為阿里名聲在外,流量更多,更具吸引力。實則不然,京東的名氣也還可以,流量也很可觀,但為何卻得不到如此多的國際品牌商的青睞呢?簡單的說,在品牌自營與平臺自營之間,多數(shù)國際品牌商現(xiàn)在更愿意選擇前者。
品牌按類別可以分成“零售商品牌”和“制造商品牌”,在阿里引進的諸多國際品牌當中二者皆有,而這兩類品牌的市場策略一般是不同的,但為何卻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都選擇與天貓國際合作,而不是京東全球購?
對于梅西百貨、house of fraser、Costco、laox、新羅、kingpower、Sainsbury、Woolworths、麥德龍等“零售商品牌”而言,天貓國際包容型的品牌自營特點不與他們發(fā)生競爭沖突,而京東全球購本身供銷模式的平臺自營特點與這些零售商品牌有著直接的競爭關系,后者無法與其合作,去年Costco就與京東發(fā)生過沖突,曾發(fā)生過京東存在偽Costco旗艦店事件。
如若Costco等這些國際零售商品牌僅僅是為在中國市場多賣一點商品的話,也可以跟京東有合作,但這些成熟的國際零售商品牌都著眼于整個中國市場,他們更在意的是打造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品牌效應,而不是為了眼前那么一點銷售額。如此一來,零售商品牌自營就與京東平臺自營存在長期競爭關系,所以沒辦法將中國市場業(yè)務落到京東。
對于“制造商品牌”而言,如果以產(chǎn)品銷量為目的,只要能帶來銷量的都是好的合作方,但要是上升到“品牌”戰(zhàn)略的高度,就需要顧及很多細節(jié)問題,不能隨意與銷售商合作。例如,日本花王在選擇中國電商合作方時就只選與天貓國際進行合作而把京東全球購拒之門外,如若與京東全球購合作也會收獲可觀的銷量,但日本花王卻不為所動。事實也是如此,雖然未能取得日本花王的授權,但京東全球購通過非正式手段從某些渠道商手里拿到的貨在其自營平臺上也有不錯的銷量。
平臺自營的最大優(yōu)勢或許就是,你制造商品牌可以不跟我合適,但是我別的有辦法拿到你的品牌貨,如果我這邊的銷量還很可觀,最后就能倒逼你跟我合作。但問題是,如果從某些渠道商手中拿到的貨存在質(zhì)量問題的話,那恐怕品牌方恐怕不僅不會合作,反而唯恐避之不及。京東全球購出售的日本花王紙尿褲前不久引發(fā)不小的消費糾紛,雖然京東可以證明產(chǎn)品不存在假貨問題,但整個事件卻讓消費者和日本花王品牌很受傷。這件事也給國際“制造商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提了一個醒,如何制定落地中國電商市場的策略很重要。
國際制造商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選擇天貓國際合作可以理解,因為初來乍到掌握品牌自營權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國市場,以便未來謀求更大的發(fā)展,如若剛剛進入中國市場就直接把運營權交給合作方,那未來的一些市場策略很容易受到限制,所以越是大的制造商品牌越青睞選擇天貓國際的品牌自營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此外,品牌自營方式的靈活性也深得服務性質(zhì)的品牌公司青睞,世界足壇兩大超級豪門皇馬、拜仁均在天貓國際設海外旗艦店,韓國娛樂巨頭CJ集團、SBS電視臺以及日本東京電視臺等先后入駐天貓國際。這些服務性質(zhì)的品牌無法進行供銷模式的平臺自營,只能由品牌方自主經(jīng)營,所以天貓國際成為他們進入中國的唯一選擇。
阿里在中國有著非常完善的電商體系及龐大的用戶量,而天貓國際的低介入式的包容型招商模式更容易吸引國際品牌商,對于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而言,與其說“鐘愛”天貓國際,不如說沒辦法拒絕天貓國際拋出的合作橄欖枝更為準確。
文/科技不吐不快 公號:tucaokeji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